基本信息 | ||
姓名: | 刘畅 | |
职称: | 教授,博士生导师 | |
研究方向: | 新闻传播学,古代文学,古代政治思想史 | |
联系方式: | nkliuchang@yeah.net |
个人简介 |
◆教育背景:
◆工作经历:
◆所获荣誉:
|
研访参会 |
◆国外 1. 2010年至2011年,韩国水原大学中文系任教一年; 2. 2011年2月,韩国国民大学中国研究中心,应邀举办讲座《现代视角下的传统文化因素》,会后就相关问题进行了讨论; 3. 2013年11月,韩国首尔孔子学院,第15届中韩教育文化论坛,大会发言:《中庸之道:处世态度与思想方法》; 4. 2009年9月—11月,应美国迈阿密大学新闻传播公司之邀,前往访问、讲学。期间,分别为该学院博士、硕士、本科生举办三次英文讲座,并就相关话题与该校师生举行座谈,同时介绍了伟德BETVLCTOR和天津概况; 5. 2004年10—11月,应英国爱丁堡大学苏格兰汉学研究中心之邀,进行学术访问,参加“中西隐私观念比较研讨会”,应邀作 Concept of Privacy under Context of Chinese Culture(《中国文化语境下的隐私观念》英语演讲; 6. 1993—1994年,赴美国哈佛大学东亚语言文明系,访问进修。 ◆国内 1. 2013年8月,内蒙古师范大学文学院,中国古代文学理论学会第十八届年会,发言:《论中观思维》; 2. 2012年11月,绍兴文理学院,越文化研究所“区域文化学术研讨会”,大会发言:《南风北土与盛唐之音》; 3. 2011年12月,上海复旦大学“复旦第三届中国文论国际学术研讨会”,大会发言:《从刘勰与时流的距离看其“唯务折衷”文学思想的形成》; 4. 2008年10月15日,第3届东北亚地区经济合作论坛(Third Northeast Asia Economic Forum in Regional Cooperation),伟德BETVLCTOR经济学院承办。应邀作《中国的历史与未来:聚焦传统文化回归》英语演讲,伟德BETVLCTOR省身楼203讲演报告厅; 5. 2005年8月20-26日:上海,第4届亚洲学者大会(International Convention of Asia Scholars 4)。 |
讲授课程 |
◆本科生课程: 新闻传播学专业英语(必修) 新闻学概论(必修) 社会心理学(选修) ◆硕士生课程: 传播学理论基础(必修) 社会心理学(选修) 文献学概论(必修) ◆博士生课程: 儒道经典选析(必修) 古代文学思想史专题(必修) |
研究课题 |
1.“中国古代著述思想研究”(12BZW014,经费15万元),国家社科基金项目,2012—2016年,已结项。 2.“第五种权力与公民社会建设”(AS1007,经费3万元), 伟德BETVLCTOR亚洲研究中心项目,2010—2012年,已结项。 3. “当代中国人精神状况分析研究”,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《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研究》之子项目,2008—2011年,已结项。 4.“社会心理新闻研究”(经费0.8万元),天津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,2008—2011年,已结项。 5.“心君同构意识研究”(经费3万元),伟德BETVLCTOR中国社会史研究中心项目《中国历代统治阶级思想与民间社会意识的关系研究》之子课题,2004—2007年,已结项。 6.“魏晋南北朝诗歌”“中晚唐诗歌”“中晚唐散文”,教育部《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》子项目,2001—2004年,已结项。 7.《清文海》,国家古籍整理委员会重大项目,第五册、第六册、第二十册、第二十八分册主编,1990—1998年,已结项。 |
研究成果 |
◆论文:
1. 开展异态传播现象研究的构想,《当代传播》(CSSCI)2014年第6期。 2. 比喻延伸与范式转换,《贵州社会科学》(CSSCI)2014年第4期。 3. 不确定新闻与不可靠叙述,《天津师范大学学报》(CSSCI)2014年第4期。 4. 纸质书籍的生存与消亡,《书屋》2013年第6期。 5. 从传播学的几个发现看创新思维素养,《当代传播》(CSSCI)2013年第2期。 6. 语言修辞与思想修辞,《贵州社会科学》(CSSCI)2013年第1期。 7. 微博问政、治理转型与“零碎社会工程”《南京社会科学》(CSSCI)2012年第4期(人大书报复印资料《新闻与传播》,2012年第7期全文转载)。 8. 微博问政的多元学理角度观照,《当代传播》(CSSCI)2012年第3期。 9. 从“新闻心理”到“心理新闻”,《南京社会科学》(CSSCI)2010年第5期。 10. 《南京!南京!》:大国心态的视角,《贵州社会科学》(CSSCI)2010年第4期。 11. “心理事实”与“心理新闻”,《天津师范大学学报》(CSSCI)2010年第4期(《新华文摘》2010年第20期转载)。 12. 从“在场困境”到“缺场悖论”,《广州大学学报》2009年第12期。 13. 作为“他者”的第五种权力,《社会科学战线》(CSSCI)2009年第10期。 14. “裁判员困境”与“第三方”入场,《南京社会科学》(CSSCI)2009年第4期。 15. “山寨文化”三题,《当代传播》(CSSCI),2009年第4期。 16. 社会心理新闻:一种有待完善的新闻样式,《中州学刊》2009年第1期。 17. 虚假议程设置:从“倒萨”到“涉藏”,《当代传播》(CSSCI)2008年第5期。 18. Web2.0时代的“网民议程设置”,《天津师范大学学报》(CSSCI)2008年第3期(人大复印报刊资料《新闻与传播》2008年第8期全文转载)。 19. 网人合一·类像世界·体验经济,《云南社会科学》(CSSCI)2008年第2期。 20. “第二人生”与虚拟自我,《甘肃社会科学》(CSSCI)2008年第2期。 21. 从Web1.0到“Web3.0之路,《河南社会科学》(CSSCI)2008年第2期。 22. 从《红楼梦》看曹雪芹的新闻价值观,《文学与文化》(CSSCI)2008年第2期。 23. 裸露性传播的学理角度观照,《当代传播》(CSSCI)2008年第1期。 24. 陌生人社会与陌生度,《内蒙古社会科学》(CSSCI)2008年第1期。 25. 传统回归与“两级传播”,《当代传播》(CSSCI)2006年第5期。 26. 城市的沉默:对中国影坛现状的一种分析,《电影艺术》(CSSCI)1988年第12期。
1. 中国古代文化罪错思想初探,《浙江社会科学》(CSSCI)2016年第1期。 2. 述而不作与官本位文化基因,《浙江社会科学》(CSSCI)2015年第2期。 3. 心君同构:作为一种思想史现象,《天津社会科学》(CSSCI)2004年第5期(人大书报复印资料《政治学》2004年第12期全文转载)。 4. “自环为厶,背厶为公”辨析,《内蒙古大学学报》(CSSCI)2004年第2期。 5. 问题滞后与思想原创短缺,《浙江社会科学》(CSSCI)2004年第1期(《全国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摘要》2004年第2期转载)。 6. 《关于‘厶’字的象意特点及几个证明》商略,《史学集刊》2004年第1期。 7. 先秦“尚大”思维论,《社会科学辑刊》(CSSCI)2003年第5期。 8. 中国哲学的公私之辨,《南开学报》(CSSCI)2003年第3期(《光明日报》2003年8月28日转载)。 9. 述而不作:作为一种思维方式,《天津社会科学》(CSSCI)2002年第6期。 10. 思想力问题与述而不作传统,《人文杂志》,2002年5期。 11. 感官与心灵:中西方的不同命运,《天津师范大学学报》(CSSCI)2002年第1期。 12. 述而不作:从官方职能到学术思想,《中国典籍与文化》2001年1期(人大书报复印资料《历史学》2001年第8期全文转载)。 13. 司马迁、曹丕、萧统三人著述思想比较谈,《西北民族学院学报》(CSSCI)2000年第1期。
1. 寓言隐喻:作为一种思想修辞,《浙江社会科学》(CSSCI)2020年第3期。 2. 《庄子》“重言”辨析,《淮阴师范学院学报》2017年第4期。 3. 《庄子》“卮言”辨析,《南开学报》(CSSCI)2017年第1期。 4. 若即若离与唯务折衷:从社会距离看刘勰文学思想的形成,《文学与文化》(CSSCI)2012年第4期。 5. 三不朽:回到原始语境的思想梳理,《文学遗产》(CSSCI)2004年第5期(《新华文摘》2004年23期摘要转载,人大复印资料《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》2005年2期全文转载)。 6. 速老与不朽:曹丕著述思想的文化心态剖析,《文学与文化》(CSSCI),2009年第4期。 7. 从曹丕到刘勰:批评者的视角,《天津师范大学学报》(CSSCI)2005年第1期。 8. 老成·平淡·以清为美:宋人审美趣味丛谈,《淮阴师院学报》2004年第2期。 9. 春秋意识与传统诗词,《天津师范大学学报》(CSSCI)2003年第1期。 10. 宋代文人心态的二元格局管窥,《洛阳师专学报》,2001年第4期。 11. 论宋代文学思想的社会文化背景,《淮阴师院学报》,2001年第3期。 12. 格物致知:理学认识论与文艺审美观,《天津师范大学学报》(CSSCI)2001年第2期(人大复印资料《中国古代近代文学》2001年9期全文转载)。 13. 宋人二元心态与矛盾互补理论范畴,伟德BETVLCTOR古籍所《文史论集二集》,2000年12月,伟德BETVLCTOR出版社。 14. 广义的物色态度与萧统的编篡思想,《天津社会科学》(CSSCI)2000年第6期。 15. 文官政治·书卷风流·人文气象,《南开学报》(CSSCI)2000年第5期(人大复印资料《中国古代近代文学》2000年10期全文转载)。 16. 萧统文学观的审美角度观照,《淮阴师院学报》,2000年第2期(人大书报复印资料《中国古代近代文学》2001年10期全文转载)。 17. 从屈原到宋玉的审美嬗变,《苏东学刊》,2000年第1期。 18. 由《程器》观《风骨》,《洛阳师专学报》2000年第1期(《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》2000年3期摘要转载)。 19. 从《物色》测析昭明对刘勰的“深爱接之”,《天津大学学报》2000年第1期。 20. 《文心雕龙》:贵器用与重风骨,《天津师范大学学报》(CSSCI)2000年第1期(人大复印资料《中国古代近代文学》2000年第7期全文转载)。 21. 楚辞悲秋与建安悲凉,伟德BETVLCTOR古籍所《文史论集》,伟德BETVLCTOR出版社,1999年12月。 22. 论刘勰首倡合南北文学两长,《文学遗产》(CSSCI)1999年第6期。 23. 舒愤与警悟:司马迁与曹丕两种著述不朽类型,《洛阳师专学报》,1999年4期。 24. 警悟与赏玩:萧统与刘勰著述思想的分野,《天津师专学报》1999年第3期。 25. 史料还原与思辨索原,《天津师范大学学报》(CSSCI)1999年第3期(人大书报复印资料《中国古代近代文学》1999年第11期全文转载)。 26. 由“悲凉”看建安风骨的北方文化审美属性,《天津大学学报》1999年第1期。 27. 《物色》:南国美学之花,《天津师专学报》1999年第1期。 28. 南风北土差异的文学审美价值,《天津师专学报》1998年第4期。 29. 论刘勰的南北文学观,《天津师范大学学报》(CSSCI)1998年第1期(人大复印资料《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》1998年第6期全文转载)。 30. 明稿本明诸名人尺牍,《中国典籍与文化》1995年第2期。 31. 清康熙刻本宝纶堂集,《中国典籍与文化》1995年第1期。 32. 社会心理与文学风貌《读书》(CSSCI),1987年第8期。 33. 论王夫之的文艺鉴赏观,《船山学报》1987年第2期。 34. 王船山艺术思想成因初探,《船山学报》1986年第1期。 35. 老庄哲学与船山美学的思想渊源,《学术月刊》(CSSCI)1985年第10期。 36. 王船山诗歌美学三题,《文学遗产》(CSSCI)1985年第3期。 37. 论家庭环境对王船山的影响,《船山学报》1985年第1期。 38. 王船山现量说对艺术直觉诗论的改造,《江汉论坛》(CSSCI)1984年10期。 39. 书不可玩,《读书》(CSSCI),1984年第7期。
1. 《英语世界隐私观念研究综述》,《南开学报》(CSSCI)2005年第1期。原作英文,作者杜博妮教授,时就职于英国爱丁堡大学苏格兰汉学研究中心。 2. The Contention of “A Hundred Schools of Thought” and Development of the Theory of Monarchism During the Warring, Contemporary Chinese Thought, Winter 2013–14/ Spring 2014. 原作中文,题目《战国百家争鸣与王权主义理论的发展》,作者刘泽华教授,原载《学术月刊》1986年第12期。译后发表于比利时鲁汶大学《当代中国思想》2014年春季号。
1. “公”“私”为伴英伦行,《书屋》2023年7期。 2. 长思凝众志挚笔汇深情,《今晚报》2023年5月8日。 3. 《刘泽华全集》:作为一种理论读本,《今晚报》2020年5月9日。 4. 伤春悲秋:寄托、抒写时代哀感,《书屋》2020年第4期。 5. 朋友圈:瞬间的家园,《书屋》2018年第8期。 6. “想象共同体”与“自然共同体”,《世界文化》2018年第1期。 7. 思想的现场感,《今晚报》2017年3月13日。 8.再说不知情权,《今晚报》2017年3月3日。 9.中庸之道,《今晚报》2016年4月11日。 10.初识韩国“恨文化”,《世界文化》2016年第11期。 11.童墓轶事,消极自由与英伦文化精神,《世界文化》2016年第7期。 12.西方思想家寓言式假说故事,《世界文化》2016年第5期。 13.韩国“兴文化”:戏谑式幽默,《书屋》2011年第10期。 14.俭素,校训与国魂,《书屋》2011年第4期。 15.每一个人都是“社会”,《书屋》2010年第8期。 16.心理的柏林墙先倒下,《书屋》2010年第4期。 17.超日,超美与大国之惑,《书屋》2009年第10期。 18.大卫综合症与本雅明的“灵韵”,《世界文化》2009年第7期。 19.第五种权力,《书屋》2008年12期。 20.电影《集结号》“集结”了什么?《凤凰周刊》2008年第6期。 21.升值,肉糜及其他,《书屋》2008年第4期。 22.《色戒》:故事与呈现,《书屋》2008年第2期。 23.新社会阶层与社会转型,《书屋》2007年第10期。 24.时代年度人物与网民议程设置,《书屋》2007年第6期。 25.后小泉时代的耻感文化,《书屋》2007年第4期。 26.换客:在“苹果”和“思想”之间,《书屋》2007年第1期。 27.换客:以物为媒,《今晚报》2006年12月13日。 28.亲历“陌生六人传播假设”,《世界文化》2005年第5期。 29.信息过剩与感官剥夺,《今晚报》2003年12月27日。 30.散步,口语与哲学,《书屋》2003年第9期。 31.大人假说与小人预设,《今晚报》2003年9月2日。 32.国民幸福总值,《今晚报》2003年8月11日。 33.读书与读图,《今晚报》2003年5月22日。 34.永远的海伦,《天津日报》2003年2月14日。 35.忧乐的长度,《书屋》2002年第11期。 36.“小人”小考,《今晚报》2002年10月31日。 37.伤春,物化,类生命意识,《今晚报》2002年4月5日。 38.“青年”的弹性,《今晚报》2002年3月23日。 39.思想力贫弱与记忆力文化,《今晚报》2002年2月28日。 40.奢侈的视觉,《书屋》2002年第1期。 41.读己备忘录,《书屋》2001年第9期。 42.给“给春节晚会挑毛病”的心态挑毛病,《天津日报》2001年2月9日。 43.理想世界:按君子设计照小人施工,《书屋》2000年第10期。 44.悔其少作与少年老成,《今晚报》2000年7月8日。 45.人心不古论,《今晚报》2000年5月11日。 46.慈母,捣衣,夜半钟声,《文史知识》1999年第12期。 47. 贫困与富饶,《天津日报》1999年10月26日。 48. 《清贫思想》:给生活来点粗粮,《今晚报》1999年9月23日。 49. 智慧的贪婪,《今晚报》1999年7月26日。 50. 读己,《天津日报》1999年6月22日。 51. 断裂的唱片,《今晚报》1999年6月2日。 52. 阅读:心灵盘点,《天津日报》1999年5月26日。 53. 纪录片《刘少奇》:正义迟来,《今晚报》1998年11月24日。 54.建安悲凉:北方物候之花,《文史知识》1999年第2期。 55. 风雨徘徊越南墙,《光明日报》1998年12月23日。 56. 风雨飘零一本书,《天津日报》1998年12月13日。 57. 纪念是防止第二次谋杀,《天津日报》1998年7月17日。 58. 影响我思维方式的一本书,《天津日报》1998年2月1日。 59. 影视构思:熟悉中的陌生,《天津日报》1992年11月9日(获天津日报有奖征文优秀奖)。 60. 《菊豆》色调:热烈中的悲冷,《天津日报》1992年9月7日。 61. 理想与激情在彼岸升华:评《曼哈顿的中国女人》,《天津日报》1992年12月15日。 62. 一弦一柱思华年:论影视中的“知青意识”,《天津日报》1992年6月26日。 63. 悲剧性结局:一种流行的影视思维方式,《天津日报》1992年4月13日。 64. 美国梦与道德焦虑,《天津日报》1991年10月18日。 65. 影视热点的社会心理透视,《天津日报》1991年2月20日(获“全国群众影评征文比赛”二等奖)。 66. 《红高粱》的生存意识:认同的基础,《天津日报》1988年5月16日。 67. 以写景之心理言情:中国古诗的美学追求,《天津日报》1985年8月3日。 68. 偏爱与偏见,《光明日报》1984年7月23日。 69. 影中取影,《天津日报》1984年7月9日。 70. 月与愁,《美育》1983年第4期。 ◆著作: 1. 《中国古代著述思想研究》,专著,百花洲文艺出版社,2021年。 2. 《多维视角下的新闻传播理论新探》,专著,暨南大学出版社,2013年。 3. 《心君同构:古代政治思想史的一种原型范畴分析》,专著,伟德BETVLCTOR出版社,2009年。 4. 《史料还原与思辨索原》,专著,伟德BETVLCTOR出版社,2006年。 5. 《中国文学思想史·宋代文学思想史》,专著,湖南教育出版社,2004年。 6. 《意境纵横探》(合),专著,伟德BETVLCTOR出版社,1986年。 7. 《何逊集注》,集注,天津古籍出版社,1988年。 8. 《王维诗歌译注》(合),译注,四川巴蜀书社,1989年。 9. 《王维诗选译》(合),译注,凤凰出版社,2017年。 10. 《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》(魏晋南北朝诗,中晚唐诗文),选注,高等教育出版社,2004年。 11. 《走读韩国》,文集,暨南大学出版社,2012年。 12. 《传播:故事与思维》,文集,暨南大学出版社,2012年。 13. 《周末读点社会心理学》,文集,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, 2013年。 |